Date | 2010 |
Publish_location | Shanghai 上海 |
Publisher | Shanghai renmin chubanshe 上海人民出版社 |
Collection | Ricci Institute Library |
Edition | 第1版 |
Language | Chinese 中文[簡體字] |
Record_type | Book |
Series | Renwen sheke xinlun congshu 人文社科新論叢書 |
Shelf | Director's Office |
Call Number | BR1285.D43 2010 |
Description | 2, 15, 4, 492 p. : tables ; 21 cm. |
Note | Difang shehui wenhua yu jindai Zhong-Xi wenhua jiaoliu 地方社會文化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 Wu Yixiong bian 吳義雄編. Abstract and table of contents also in English.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本書對地方政府的競爭及其競爭秩序的治理進行深入研究, 著重論述了: 地方政府競爭秩序的理論基礎; 消極競爭行為的表現及其危害; 消極競爭行為的形成機理; 競爭秩序的治理機制. 本書還以我國的長三角洲區域地方政府間的競爭為例, 進行了實證研究, 指出規制長三角洲區域地方政府的競爭秩序, 必須從產業結構的調整、協調機制的創新、市場製度的完善、發展戰略的科學定位等方面著手. 前言 - - 西方基督教與中國地方文化網絡的關係建構 -- 傳教士、民族主義、經濟利益1774-1784年北京天主教團體的權力交替 -- 中國鄉村天主教社區與地方社會 — 以清末民初鄂西北磨盤山為個案 -- 淺探天主教傳教會與地方社會的關係 — 以梵二會議之搬弄是非香港瑪利諾會的本地化為中心 -- 金秀大瑤山天主教傳播的歷史與現狀考察 -- 從諸神到天主 — 上寨山子瑤宗教信仰變遷的歷史與現狀 -- 基層教會與鄉村政治 — 嶺東長老會黃岡堂驅逐教牧事件解讀 -- 《華西教會新聞》在中國區域史、傳教史研究中的價值 -- 動盪年代的變遷 — 從教會名冊看20世紀前期的廣州基督教 -- 同鄉、同業、同信仰 — 以“旅港潮人中華基督教會”為個案研究(1923-1938) -- 死有所歸 — 香港基督教墳場研究 -- 東北淪陷時期基督教會的處境與應對 -- 地域化的文化因素 — 以北京基督教女青年會為例(1916-1937) -- 從基督精神到共產主義 — 北京教會女學生信仰歷程的個案考察 -- “全球地域化”:基督教音樂與地方社會關係探索 — 以上海國際禮拜堂聖誕音樂崇拜(1981-2006)為個案 -- 1895年傳教士集體上疏清廷考 -- 近代來華傳教士的中文學習 — 以金融大學華言科為中心 -- 耶穌遭遇羊組:景雅各在熱河的五年 -- 抗戰時期的“紅色會督”— 何明華與中國工業合作運動 -- 福建協和大學的教育傳教士 — 以克立鵠及其弟子鄭作新為例. |
Subject | China--Civilization--Western influences China--Church history Christianity and culture--China |
Series | foo 120 |
ISBN | 9787208088016 ; 7208088012 |
LCCN | 2010432283 |
Date | 2000 |
Publish_location | Guangzhou 廣州 |
Publisher | Guangdong jiaoyu chubanshe 廣東教育出版社 |
Collection | Ricci Institute Library |
Edition | 第1版 |
Language | Chinese 中文[簡體字] |
Record_type | Book |
Series | Huangyuan xueshu wencong 荒原學術文叢 |
Shelf | Reading Room |
Call Number | BV3415.2.W86 2000 |
Description | 2, 5, 569 p. ; 21 cm. |
Note | 在宗敎与世俗之间 : 基督敎新敎传敎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硏究 / 吴义雄编著.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Includes list of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and mission societies with Chinese names and date of arrival/establishment. Frequently cited sources include the Chinese Repository, Missionary Herald, Baptist Missionary Magazine, and others. |
Subject | Christianity--China, Southeast--History--19th century Protestant churches--Missions--China, Southeast--History--19th century Missionaries--China--Southeast coastal region--19th century |
Series | foo 112 |
ISBN | 7540643277 |
Date | 2022 |
Publish_location | Beijing Shi 北京市 |
Publisher | Shehui kexue wenxian chubanshe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Collection | Ricci Institute Library |
Edition | 第1版 |
Language | Chinese 中文[簡體字] |
Record_type | Book |
Series | |
Shelf | Seminar Room 102-103 |
Call Number | |
Description | iv, 2, 454 pages ; 25 cm |
Note | Zai zongjiao yu shisu zhi jian : Xinjiao chuanjiaoshi zai Huanan yanhai de zaoqi huodong 在宗教與世俗之間 : 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早期活動 (1807-1851) / Wu Yixiong zhu 吳義雄著.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pages 421-435) and index. 本書的研究對像是1807~1851年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活動,內容上涵蓋了這段歷史的各個方面。新教傳教士的宗教活動,他們在中外關係中的作用,他們從事的醫療和教育活動,傳教士與西學的傳播,傳教士與近代西方的中國學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都在本書中得到了專門而深入的探討。 緒論/001 第一章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初期活動(1807~1840)/021 一新教來華傳教的歷史背景/021 二馬禮遜來華及其活動/028 三恒河外方傳教團與倫敦會的傳教策略/039 四美部會傳教士來華及其早期活動/055 五歐美其他新教教派勢力之東漸/075 第二章清廷弛禁政策與新教在華傳教事業的擴展(1840~1851)/095 一清廷對傳教活動的弛禁/095 二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活動的恢復與發展/114 三五口通商時期傳教活動中心的北移/153 第三章新教傳教士與鴉片戰爭前後的中西關係/171 一馬禮遜、郭士立與“中國的開放”/171 二在道德與利益之間:新教傳教士論鴉片貿易與鴉片戰爭/189 三伯駕、裨治文與中美外交關係的開端/200 四尋求新權益:新教傳教士與鴉片戰爭後的中西關係/210 第四章新教傳教士在華醫務和教育活動的開端/232 一“醫務傳教”方法的形成與實踐/233 二英華書院與來華新教傳教士教育活動之嚆矢/254 三馬禮遜教育會與馬禮遜學校/267 第五章新教傳教士的中文著譯與知識引進/284 一早期的《聖經》中譯與修訂/284 二新教傳教士中文著述與知識傳播/314 第六章新教傳教士對中國的認識與研究/345 一新教傳教士的中國報導/345 二新教傳教士與英美中國觀的演變/359 三新教傳教士與西方早期漢學/380 結語/408 附錄/415 參考文獻/421 人名索引/436 原版後記/449 再版後記/452
序 陳勝粦 自1980年代以來,我國學術界對近代來華傳教士的研究一直保持著相當的熱度。有關論著不斷發表、出版,表明傳教士問題的研究已成為一個頗有進展的學術領域。但人們也不難注意到,由於各種原因,從總體上來看,在這方面有深度的研究成果還為數不多,真正有突破性的專題研究則更為少見。因此,吳義雄的這部專門探討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活動的著作的問世,無疑是傳教士研究領域中一項很值得珍視的新成果,對中國近代史學科中其他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必將產生十分有益的推動。 本書的研究對像是19世紀前期新教傳教士在華南沿海的活動,即新教在華傳播開端階段的歷史。對這段歷史有關的各方面學術問題,國內學術界或是迄今未曾論及,或是只有局部、片段的了解;境外、國外的一些相關著作,或是資料不夠完備,或是由於信仰、觀念上的原因而在研究內容和方法上別有側重。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撰著本書的動力顯然來自解決這些問題的強烈願望。因此,本書的內容基本上涵蓋了這段歷史的各個方面。新教傳教士的宗教活動、他們在中外關係中的作用、他們從事的醫療和教育活動、傳教士與西學的傳播、傳教士與近代西方的中國學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都在本書中得到了專門而深入的探討。作者既注重對具體史實的仔細考察,也注重從理論的層面討論一些比較重大的宏觀問題。例如,作者盡可能細緻地討論了英美各新教差會來華活動的起源,也從中外關係總體演變的角度探討了傳教中心由南往北轉移的歷史趨勢;既對“羅孝全索賠事件”這類國內學術界甚少提及的重要史實進行了集中研討,也從理論上說明西方各界對“開放的中國”的一致願望在傳教士言行中的體現。 我曾多次引用陳寅恪先生的名言:“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這段名言精闢地揭示了新材料對於史學研究之意義。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如果沒有新的材料,或者不能達到對原有材料成功地進行...... |
Subject | Missions--China--History--19th century Protestant missions--China--19th century Missionaries--China--Southeast coastal region--19th century Protestant churches--China--History--19th century |
ISBN | 9787520186940 ; 7520186946 |
LCCN | 2021433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