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ao Jianping 陶建平

Fanyu Tangyan : cong Tushanwan huaguan dao Furen huapai de yishu shijian 梵語唐言 : 從土山灣畫館到輔仁畫派的藝術實踐 (1583-1941) = L'histoire de la peinture catholique en Chine
Date2020
Publish_locationBeijing 北京
PublisherZhongguo shehui kexue chubanshe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Record_typeBook
Series
ShelfFolio
Call NumberND1045.Y36 2020
Description507 p. : chiefly color illustrations ; 39 cm.
Note

Fanyu Tangyan : cong Tushanwan huaguan dao Furen huapai de yishu shijian 梵語唐言 : 從土山灣畫館到輔仁畫派的藝術實踐 ( (1583-1941) = L'histoire de la peinture catholique en Chine / Yao Peng, Tao Jianping bianzhou 姚鵬, 陶建平編著.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第一章: 兩朝回顧
1.程氏墨苑 -- 2.玄宰筆書 -- 3.出像經解 -- 4.不得已辯 -- 5.墨井道人 -- 6.宮廷畫師

第二章: 山灣堂囝
7.篳路藍縷 -- 《救世主實行全圖》-- 《土山灣學校畫論》 -- 8.畫荻教子 -- 《透視學》-- 《鉛筆習畫帖》-- 9.後進卓犖 -- 《千奇萬妙》-- 《新史像解》

第三章: 畫館中興
10.道原精萃 -- 《萬物真源》 -- 《天主降生引義》-- 《天主降生言行紀略》-- 《宗徒大事錄》-- 《聖母傳》 -- 《宗徒列傳》-- 《教皇洪序》 -- 11.默思聖難 -- 12.古史像解

第四章: 梵語唐言
13.砥礪塞外 -- 狄化淳 -- 方希聖 -- 14.輔仁畫派 -- 陳緣督 -- 王肅達 -- 徐濟華 -- 陸鴻年 -- 李鳴遠 -- 王呈祥 -- 黃瑞龍 -- 同仁圈


參考書目

-----------------------

梵語唐言"是一部研究中國近代繪畫藝術嬗變歷史過程的學術專著.作者舉列自己蒐集的大量珍貴美術作品,分析了西方繪畫藝術對中國傳統審美觀念和表現手段的影響,著重從哲學角度探討清末民國以來中國畫家博採西方藝術理念,用於闡發中國民眾喜聞樂見的主題.作者側重介紹了被徐悲鴻譽為"中國西洋畫搖籃"的土山灣畫館,以及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享譽世界的輔仁大學美術系.我國以往由於缺少實物參考,對這兩個美術機構的研究幾乎為空白,"梵語唐言"試圖在這個領域做一些有益的,建設性的探索.

----------------------

天主教在中國傳播耶穌福音,相伴而來的還有中國人眼中新異的歐洲繪畫藝術,不論明末清初,還是晚清民國,都對當時中國人的審美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國人的鑑賞品位多了些濃墨淡雅,別樣馨香。同時期在歐洲,從宮廷到教會,時常不斷地收到來自東方的美術作品,以及對這個古老國家人文地理、民俗風情、科學藝術的介紹,豐富了那里人們對“遠在天邊”的類族之了解,調整著自身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格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

   “東西來去”帶來的不僅是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也改變著行為主體自身的方式和態度。從利瑪竇的“適應政策”,到“禮儀之爭”,再到“本地化”實踐,一條波浪曲線勾勒出天主教在中國的積極探索、保守搖擺和無奈選擇。天主教在中國從一群心揣理想、無依無靠的“探險者”,經過兩百餘年的披荊斬棘,成為中國第一次“對外開放”或日“第一次現代化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見證者,又是利益攸關者,也是最大的受惠者之一。否極泰來,盛極而衰。世間事物難逃自然規律和社會進程的魔咒。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亂了世界以及中國文明的進程,前所未有的經濟能力的縮水和社會財富的滅失,使得這個社會難以供養寄附生存的宗教機構。不僅天主教如此,中國的其他宗教也是如此。百教凋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何論繪畫?

  從土山灣畫館到輔仁畫派的藝術實踐,人們在中國天主教繪畫嬗變中看到了什麼?第一,藝術即工具。最初下水嘗試者往往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地模仿歐洲同行的成熟作品,為其之用。他們的目的尚不清晰,僅僅為了滿足宣教需要。其中有些人久居中國,受中國文化的少許感染,提出“本地化”實踐更符合傳播耶穌基督福音的效果,比如范世熙神父,他提出了聖像畫繪製的改進方向,自己卻沒有做更多具體嘗試,與他在中國從事美術工作的時間短暫不無關係。第二,藝術即目的。土山灣畫館有賴於文化涵養深厚的一代領導人的遠見卓識,把一間默默無聞的加工聖像畫的作坊,建成蜚聲十里洋場的西洋畫教育和培訓基地,奠定了西洋藝術在中國傳播的基礎,生根開花結果,新生代藝術家從這裡走向全國。土山灣畫館繪畫藝術的內涵和外延給時代帶來的更多的不是天主教主題的變化,而是繪畫技藝的引進、鑑賞力的豐富以及世俗化的擴張。第三,藝術即存在。顧名思義,“本土化”實踐本質上是外來的思想和觀念與引入地傳統的融合過程,外來的東西蛻化揚棄,本土的傳統脫塵不凡。輔仁畫派歷存三十餘年,中經戰爭罹難,“本土化”實踐成果得到國際美術界充分肯定,是極少數公認的中國繪畫流派之一。對於那些才華橫溢的畫家來說或許往事如煙,然而他們出神入化的藝術作品一定會流芳百世。

Multimedia
SubjectPainting, Chinese--Christian themes--Appreciation Chinese Christian painting--20th century Painting, Chinese--Ming-Qing dynasties, 1368-1911--Western influences Jesus Christ--Art Tushanwan 土山灣 (Shanghai)--History Furen daxue 輔仁大學 (Beijing 北京). Art Dept. Chinese Christian painting--History
ISBN9787520357715 ; 7520357716
Wangxun wanmin : Zhongguo jindai Luoma gongjiao mingxinpian yanjiu 往訓萬民 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 = Une étude des cartes postales Catholiques Romaines dans la Chine modern
Date2023
Publish_locationXianggang 香港
PublisherSanlian shudian (Xianggang) youxian gongsi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香港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
Record_typeBook
Series
ShelfSeminar Room 102-103
Call NumberBR1287.Y364 2023
Description628 pages : illustrations (some color) ; 29 cm.
Note

Wangxun wanmin : Zhongguo jindai Luoma gongjiao mingxinpian yanjiu 往訓萬民 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 = Une étude des cartes postales Catholiques Romaines dans la Chine modern  / Yao Peng, Tao Jianping 姚鵬, 陶建平.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rences and index.

Not in OCLC (6.20.2024) ; 姚鹏, 1956- (LC auth.)

目錄

緒論 001
導語 004
釋例 009
01 耶穌會 012
江南教區 028
土山灣孤兒院 047
徐家匯天文台 056
獻縣教區 058
天津工商學院和北疆博物館 081
香港耶穌會 085
02 多明我會 088
03 方濟各會 100
山東教區 120
煙台聖約瑟工坊 133
山西教區 142
湖北教區 151
湖南教區 157
方濟各嘉布遣會 160
方濟各住院會 163
04 巴黎外方傳教會 168
廣州教區 178
貴陽教區 185
滿洲教區 193
滿洲聖若瑟屯 198
05 遣使會 202
北京教區 216
寧波教區 223
正定教區 226
聖母神慰院 228
06 宗座聖伯鐸保祿外方傳教會 232
07 宗座外方傳教會 238
河南北境教區 263
08 聖母聖心會 268
甘肅教區 304
09 聖言會 308
兗州教區 326
青島教區 339
信陽教區 342
甘肅教區 345
10 帕爾馬沙勿略外方傳教會 348
河南西境教區 364
11 鮑思高撒勒爵會 368
12 美國瑪利諾外方傳教會 390
13 比德郎耶穌聖心司鐸會 398
14 斯卡波羅外方傳教會 402
15 本篤會 408
16 印五傷傳教會 418
17 阿姆斯特丹七苦聖母兄弟會 422
18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426
19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 430
20 拯亡女修會 436
21 孚日普照女修會 444
22 方濟各瑪利亞傳教女修會 448
23 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 466
24 方濟各第三規耶穌聖心女修會 470
25 烏蘇拉女修會 478
26 伊蘭茨多明我玫瑰會 484
27 海爾倫聖若瑟小姐妹會 494
28 聖母聖心傳教女修會 502
29 科多尼奧耶穌聖心女修會 510
30 拉普耶十字架孝女會 514
31 格拉茨公教學校姐妹會 518
32 聖嘉彌祿靈醫會 522
33 維羅納傳教會 526
34 宗座傳信會 530
35 宗座聖嬰會 542
36 宗座聖伯多祿宗徒會 554
37 宗座司鐸聯合會 558
38 法國宗徒會 562
39 意大利傳教士全國後援會 566
40 瑞士弗里堡聖查斯丁會 570
41 中國教區服務團 574
42 國籍主教祝聖 584
43 聖像畫藝術 590
44 天主教宣教展覽會 604

索引 609
參考書目 625
後記 627
Multimedia
SubjectPostcards--China--Pictorial works China--Church history--Pictorial works Missions--China--History--Pictorial works Catholic Church--China--History--Pictorial works
ISBN9789620450105
Zixi cudong : Zhongguo jindai Jiduxinjiao mingxinpian yanjiu 自西徂東 : 中國近代基督新教明信片研究 = A study on Protestant postcards in modern China
Date2024
Publish_locationXianggang 香港
PublisherSanlian shudian (Xianggang) youxian gongsi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香港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
Record_typeBook
Series
ShelfSeminar Room 102-103
Call NumberBR1287.Y365 2023
Description476 pages : illustrations (some color) ; 29 cm.
Note

Zixi cudong : Zhongguo jindai Jiduxinjiao mingxinpian yanjiu  自西徂東 : 中國近代基督新教明信片研究 = A study on Protestant postcards in modern China /  Yao Peng, Tao Jianping  姚鵬, 陶建平.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古今中外,宗教體裁是明信片的最大主題之一。十九世紀末葉明信片在中國成為通信工具後,也得到正在中國大力拓土開疆的基督教修會宗會的重視,宗教團體無不充分利用這個新生事物宣傳自己的主張,動員自己的力量,組織自己的行動,籌募自己的資源。人們從沉澱下來的歷史資料裏可以發現清末至民國傳教會為他們在中國的傳教事業印製和發行的大量明信片,編排起來就是一部中國基督教的視覺歷史。
 
新教作為基督世界新勢力,風起於十六世紀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歷經兩個多世紀的腥風血雨之奮鬥和精神之嬗變,新教在西方部分國家獲得獨立的神學、宗教和政治地位。如果從利瑪竇覲見萬曆皇帝朱翊鈞算起,基督新教比天主教來華晚了整整兩個世紀,卻比後者拓展更快,受普通民眾接受度更高,尤其深得中國士大夫階層的認同。
 
本作承繼姐妹篇《往訓萬民——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的撰寫宗旨,選擇清末民初傳道士留下的明信片著手,串編一部基督新教在華傳佈福音的視覺歷史,用或許沒有聽說、或許沒有見過的畫面,給讀者難以忘懷的印象。
 
導語
釋例
 
01 路德宗
德國巴門會
德瑞巴色會
德國巴陵會
魏瑪同善會
瑞典國信義會
瑞典行道會
瑞蒙宣道會
丹麥信義會
美國豪格會
挪威信義會
北歐東亞基督教道友會
芬蘭信義會
北美奧格斯堡信義會
北德荷爾斯泰因信義會
摩拉維亞弟兄會
 
02 加爾文宗
蘇格蘭長老會
美北長老會
美南長老會
新西蘭長老會
 
03 安立甘宗
大英行教會
大英聖公會
美國聖公會
 
04 公理宗
倫敦會
美國公理會
美國施文克菲爾特會
 
05 浸信宗
英國浸信會
美國浸信會
瑞典浸信會
 
06 衛斯理宗
大英循道會
美國循道會
加拿大循道會
中國伯特利會
 
07 五旬節宗
瑞典神召會
美國使徒信心會
挪威五旬節會
丹麥五旬節會
 
08 聖潔宗
瑞典聖潔會
美國遠東宣教會
救世軍
 
09 門諾宗
 
10 公誼宗
 
11 中華內地會
瑞典協同差會
北美協同差會
德國協同差會
 
12 傳道援助會
醫學傳道會
瞽目救助會
國際麻瘋病救濟會
濟良所
中國主日學合會
美國教會對華救濟會
 
13 基督新教宣教展
 
14 聖書公會
 
索引
參考書目
後記
 
導語

  盛唐岐山元公輔在《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評價傳主時道:“自西徂東,足蠒頭蓬。簡稽衣食,賦政理戎。”神州大地上曾有一個群體非常喜歡引用這段話訴說自己的歷史:懷揣往訓萬民之理想,歷經篳路藍縷之艱辛,實現披荊斬棘之征服,贏得自西徂東之業績。這個群體就是來華基督教傳教士。他們可以算是歷史學家卡萊爾頌揚的那種“傳教英雄”。當一個偉大的靈魂向生命敞開神聖意義時,就會有人以偉大、成功、持久的方式傳佈和歌誦這種意義,為其殫智竭力,鞠躬盡瘁,這便是傳教英雄。“傳教士亦是先知,他們身上的啟示光環支配著人們之崇拜,是人們與無形神靈結合之黏合劑。他們是人們的精神領袖,藉憑自己的智慧引導芸芸眾生從蒼茫大地走向喜樂天堂。”

  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牧師是踏上中國大陸的第一位基督新教傳教士。嘉慶十二年(1807)馬禮遜受倫敦會派遣來華。此時天主教已經可以著手籌辦紀念耶穌會士利瑪竇來華二百二十五年彌撒盛典了,“代差”不會使馬禮遜的歷史形象失去絲毫光澤。馬禮遜是基督新教在華傳道事業的先驅者,在基督新教歷史冊頁裏,他無論做什麼無疑都可冠以“第一個”、“開創性”等前置修飾。第一個中文本聖經翻譯者榮譽應該歸於馬禮遜,嘉慶十五年(1810)他翻譯出版《耶穌救世使徒行傳真本》,嘉慶十八年(1813)完成中譯全本新約全書《耶穌基利士督我主救者新遺詔書》;道光三年(1823)新舊約中譯本《神天聖書》在馬六甲刊付棗梨。嘉慶二十年(1815)馬禮遜編纂《華英字典》,乃世界第一部英華雙語辭典;嘉慶二十三年(1818)創辦英華書院,開傳教士在華辦學之先河;嘉慶二十五年(1820)在澳門開設醫館,首創醫學傳道模式。自此以後,基督新教差會沿著馬禮遜的腳印紛沓而來,尤其是鴉片戰爭後中國國門洞開,西方幾乎所有國家、所有宗派的傳教士都曾出現在神州大地上,北至蒙古高原,南至瓊海漁船,東至膠州半島,西至帕米爾雪山,無不留下他們的宣教足跡;他們創制的少數民族文字助力福音走進傈僳、布依、彝族、佤族、苗族等族之村村寨寨。

  新教作為基督世界新勢力,風起於十六世紀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歷經兩個多世紀的腥風血雨之奮鬥和精神之嬗變,新教在西方部分國家獲得獨立的神學、宗教和政治地位。德國宗教改革運動撕裂了歐洲社會、政治、文化的版圖,不可逆轉地改變了千餘年時空凝固的中世紀神權歷史,迎來之後五百年人類在精神和物質上的巨大進步。

  宗教改革運動本質上是哲學革命。筆者讀研究生時,導師葛力先生曾讓我和師兄反反覆覆閱讀下面這段經典論述,以至滾瓜爛熟:“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反抗教權和經院哲學,從古典文化的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啟發,那是人們的思想對文化迫害的抗議。德國的宗教改革是宗教上的覺醒或復興,那是精神對信仰的機械性抗議。”馬丁·路德、讓·加爾文、約翰·諾克斯、約翰·衛斯理這些改革派領袖固然反對與信仰對立的理性主義,宗教改革運動卻培育了批評、探究和獨立思考的精神,拒絕承認教會是基督教信仰的仲裁者,而是以聖經和良知為準繩,賦予理性批判基督教信仰的權利,事實上鼓勵了理性主義和個人主義。宗教改革運動蘊育的不僅僅是基督新教,其在意大利文藝復興與大陸理性主義和英格蘭經驗主義哲學之間發揮著重要的承前啟後作用。

  宗教改革運動毫無疑議更是一場政治革命。“宗教改革運動和反宗教改革運動,同樣都代表文明較低的民族對意大利的精神統治的反抗。就宗教改革運動來說,這反抗也是政治上的、神學上的反抗。”在宗教改革運動的舞台上演出的有神學家、司鐸和信眾,更少不了國王、貴族和莊園主,一座座火山爆發,一頂頂王冠落地。宗教改革運動打破了教宗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的地位,宣揚了“因信得義”的自由觀念和“平信徒皆為祭司”的普世價值,對歐洲封建體制的衝擊如同摧枯拉朽。接續宗教改革的社會變革是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這些政治革命恰恰是對宗教改革之精神內核的最好注解。

  如果從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覲見萬曆皇帝朱翊鈞(1563—1620)算起,基督新教比天主教來華晚了整整兩個世紀,卻比後者拓展更快,受普通民眾接受度更高,尤其深得中國士大夫階層的認同。新教傳教士給中國帶來了比保守的天主教更多、更新的西方科學知識和開明的法律體系,讓思想開放的知識分子有了“睜眼看世界”的更便利的機會和更全面的視野。“一個採行宗教改革各種原則的國家,居然提高自己的地位成為一個獨立的歐洲強國。這個強國注定要和耶穌新教一同開始他的新生命,這就是普魯士。”基督新教之“改教”歷史也使身處晚清的中國士大夫階層看到政治變革的希望和強國之路,太平天國、戊戌變法的領袖們幾乎都與新教傳教士過從甚密,把他們視為自己圖謀變革和維新的同路人。有如梁啟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論〉裏所言,歐洲文明的進步源於脫離天主教之樊籬而思想自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進步乃沛乎莫能禦。”

  意大利歷史學家德禮賢在《孫中山先生對於基督教的態度》一書裏提醒人們注意,世人只是知道中山先生的“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這個政治遺囑,卻極少有人了解他還有一份宗教遺囑:“我本基督教徒,與魔鬼奮鬥四十餘年。爾等亦當如是奮鬥,更當信上帝。”國父中山先生多次指出:“上主遣我到中國為救中國不受囚禁和欺壓,我並沒有違反上主的使命”;“我是基督教徒,上主遣我為我國人民與罪惡鬥爭。耶穌是革命家,我也是一樣。”中山先生肯定近代以來基督教在中國傳播西方文明和民主思想方面的貢獻:“吾人排萬難,冒萬死而革命,今日幸得光復祖國,推其原因,皆由有外國之觀感,漸染歐美文明,輸入世界新理,以至風氣日開民智日闢⋯⋯而此觀感,得力於教會西教士傳教者為多。此則不獨僕一人所當感謝,亦我民國四萬萬同胞,皆所當感謝者也。”

  本作承繼姐妹篇《往訓萬民——中國近代羅馬公教明信片研究》的撰寫宗旨,選擇清末民初傳教士留下的明信片著手,串編一部基督新教在華傳佈福音的視覺歷史,用或許沒有聽說、或許沒有見過的畫面,給讀者難以忘懷的印象。

 

Multimedia
SubjectPostcards--China--Pictorial works China--Church history--Pictorial works Protestant churches--China--History--Pictorial works Missions--China--History--Pictorial works
ISBN9789620453519 ; 962045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