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 Tushanwan 土山灣 (Shanghai)--History

A Flow of Christian Images from the Shanghai Jesuits to the Paris Foreign Missions in Japan: Imitation, Alteration, and Returning to the Roots
AuthorGuo Nanyan 郭南燕 [Kaku Nan'en]
PlaceLeiden ; Boston
PublisherBrill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
LanguageEnglish
TypeExtract (PDF)
Series
ShelfDigital Archives
Call NumberZ955.C28 G86 2023
Descriptionpdf [pp. [605]-639 : color illustrations]
Note

A Flow of Christian Images from the Shanghai Jesuits to the Paris Foreign Missions in Japan: Imitation, Alteration, and Returning to the Roots / Nanyan Guo.

Extract from: Journal of Jesuit Studies 10 (2023): 605–639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Jesuits in Modern Far East....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Jesuit Studies explores the “new” Jesuit mission to China, established in the 1840s.."--Steven Pieragastini.

 Abstract

The Jesuit Adolphe Vasseur created more than 160 woodblock prints at the orphanage of T’ou-se-we in Shanghai, China, combining Western images of biblical stori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styles and symbols, aiming to help familiarize the Chinese people with Christian concepts. Vasseur’s images were adopted and transformed through lithographic publications and woodblock prints by the Paris Foreign Missions (MEP) in Japan from the 1860s to the 1870s under Fr. Marc Marie de Rotz (1840–1914). Focusing on ten woodblock prints, often referred to as the “De Rotz Prints,” which were made based on Vasseur’s images and altered by adding Japanese symbols, this paper will show how Vasseur’s images were modified from a Chinese to Japanese context, primarily by adapting to the situation of Japanese Christians, who were emerging from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of persecution and underground worship.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Jesuit Studies, “Jesuits in Modern Far East,” guest edited by Steven Pieragastini.

Keywords

T’ou-se-we – Adolphe Vasseur – De Rotz Prints – Japanese Christians – lithographic publishing – woodblock prints – picture books – Paris Foreign Missions

Local access dg.pdf. [Guo-Christian images.pdf] 

Multimedia
Chongshi Tushanwan suipian 重拾土山灣碎片
AuthorHuang Shulin 黃樹林
PlaceShanghai 上海
PublisherShanghai jinxiu wenzhang chubanshe 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TypeBook, Digital Book (PDF)
Series
ShelfHallway Cases, Digital Archives
Call NumberDS796.S26 H92 2012
Description2 v. ; ill. ; 21 cm. + pdf
NoteChongshi Tushanwan suipian 重拾土山灣碎片 / zhubian Huang Shulin 主編黃樹林.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Local access dig.pdf. [Huang-Tushanwan.pdf]
Multimedia
ISBN9787545211917
Fanyu Tangyan : cong Tushanwan huaguan dao Furen huapai de yishu shijian 梵語唐言 : 從土山灣畫館到輔仁畫派的藝術實踐 (1583-1941) = L'histoire de la peinture catholique en Chine
AuthorYao Peng 姚鵬Tao Jianping 陶建平
PlaceBeijing 北京
PublisherZhongguo shehui kexue chubanshe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TypeBook
Series
ShelfFolio
Call NumberND1045.Y36 2020
Description507 p. : chiefly color illustrations ; 39 cm.
Note

Fanyu Tangyan : cong Tushanwan huaguan dao Furen huapai de yishu shijian 梵語唐言 : 從土山灣畫館到輔仁畫派的藝術實踐 ( (1583-1941) = L'histoire de la peinture catholique en Chine / Yao Peng, Tao Jianping bianzhou 姚鵬, 陶建平編著.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第一章: 兩朝回顧
1.程氏墨苑 -- 2.玄宰筆書 -- 3.出像經解 -- 4.不得已辯 -- 5.墨井道人 -- 6.宮廷畫師

第二章: 山灣堂囝
7.篳路藍縷 -- 《救世主實行全圖》-- 《土山灣學校畫論》 -- 8.畫荻教子 -- 《透視學》-- 《鉛筆習畫帖》-- 9.後進卓犖 -- 《千奇萬妙》-- 《新史像解》

第三章: 畫館中興
10.道原精萃 -- 《萬物真源》 -- 《天主降生引義》-- 《天主降生言行紀略》-- 《宗徒大事錄》-- 《聖母傳》 -- 《宗徒列傳》-- 《教皇洪序》 -- 11.默思聖難 -- 12.古史像解

第四章: 梵語唐言
13.砥礪塞外 -- 狄化淳 -- 方希聖 -- 14.輔仁畫派 -- 陳緣督 -- 王肅達 -- 徐濟華 -- 陸鴻年 -- 李鳴遠 -- 王呈祥 -- 黃瑞龍 -- 同仁圈


參考書目

-----------------------

梵語唐言"是一部研究中國近代繪畫藝術嬗變歷史過程的學術專著.作者舉列自己蒐集的大量珍貴美術作品,分析了西方繪畫藝術對中國傳統審美觀念和表現手段的影響,著重從哲學角度探討清末民國以來中國畫家博採西方藝術理念,用於闡發中國民眾喜聞樂見的主題.作者側重介紹了被徐悲鴻譽為"中國西洋畫搖籃"的土山灣畫館,以及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享譽世界的輔仁大學美術系.我國以往由於缺少實物參考,對這兩個美術機構的研究幾乎為空白,"梵語唐言"試圖在這個領域做一些有益的,建設性的探索.

----------------------

天主教在中國傳播耶穌福音,相伴而來的還有中國人眼中新異的歐洲繪畫藝術,不論明末清初,還是晚清民國,都對當時中國人的審美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國人的鑑賞品位多了些濃墨淡雅,別樣馨香。同時期在歐洲,從宮廷到教會,時常不斷地收到來自東方的美術作品,以及對這個古老國家人文地理、民俗風情、科學藝術的介紹,豐富了那里人們對“遠在天邊”的類族之了解,調整著自身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格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

   “東西來去”帶來的不僅是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也改變著行為主體自身的方式和態度。從利瑪竇的“適應政策”,到“禮儀之爭”,再到“本地化”實踐,一條波浪曲線勾勒出天主教在中國的積極探索、保守搖擺和無奈選擇。天主教在中國從一群心揣理想、無依無靠的“探險者”,經過兩百餘年的披荊斬棘,成為中國第一次“對外開放”或日“第一次現代化進程”的參與者、推動者、見證者,又是利益攸關者,也是最大的受惠者之一。否極泰來,盛極而衰。世間事物難逃自然規律和社會進程的魔咒。第二次世界大戰打亂了世界以及中國文明的進程,前所未有的經濟能力的縮水和社會財富的滅失,使得這個社會難以供養寄附生存的宗教機構。不僅天主教如此,中國的其他宗教也是如此。百教凋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何論繪畫?

  從土山灣畫館到輔仁畫派的藝術實踐,人們在中國天主教繪畫嬗變中看到了什麼?第一,藝術即工具。最初下水嘗試者往往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地模仿歐洲同行的成熟作品,為其之用。他們的目的尚不清晰,僅僅為了滿足宣教需要。其中有些人久居中國,受中國文化的少許感染,提出“本地化”實踐更符合傳播耶穌基督福音的效果,比如范世熙神父,他提出了聖像畫繪製的改進方向,自己卻沒有做更多具體嘗試,與他在中國從事美術工作的時間短暫不無關係。第二,藝術即目的。土山灣畫館有賴於文化涵養深厚的一代領導人的遠見卓識,把一間默默無聞的加工聖像畫的作坊,建成蜚聲十里洋場的西洋畫教育和培訓基地,奠定了西洋藝術在中國傳播的基礎,生根開花結果,新生代藝術家從這裡走向全國。土山灣畫館繪畫藝術的內涵和外延給時代帶來的更多的不是天主教主題的變化,而是繪畫技藝的引進、鑑賞力的豐富以及世俗化的擴張。第三,藝術即存在。顧名思義,“本土化”實踐本質上是外來的思想和觀念與引入地傳統的融合過程,外來的東西蛻化揚棄,本土的傳統脫塵不凡。輔仁畫派歷存三十餘年,中經戰爭罹難,“本土化”實踐成果得到國際美術界充分肯定,是極少數公認的中國繪畫流派之一。對於那些才華橫溢的畫家來說或許往事如煙,然而他們出神入化的藝術作品一定會流芳百世。

Multimedia
ISBN9787520357715 ; 7520357716
Jindai Xujiahui de bendihua zhishi shengchan shijian : yi 1923 nian Tushanwan yinshuguan Shumubiao wei li 近代徐家匯的本地化知識生產實踐 : 以1923 年土山灣印書館書目表為例
AuthorMo Wei 莫為
PlaceAomen 澳門
PublisherAomen ligong xuebao 澳門理工學報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
LanguageChinese 中文
TypeExtract (PDF)
Series
ShelfDigital Archives
Call NumberZ955.C28 M6 2020d
Descriptionpdf. [pp.100-110]
NoteJindai Xujiahui de bendihua zhishi shengchan shijian : yi 1923 nian Tushanwan yinshuguan Shumubiao wei li 近代徐家匯的" 本地化” 知識生產實踐 : 以1923 年土山灣印書館《書目表》為例 / Mo Wei 莫為.
Article in: Aomen ligong xuebao 澳門理工學報: 2020年第2期.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提要] 在近代徐家匯“本地化”知識生產的過程中,土山灣印書館功不可沒。在法國巴黎會省新耶穌會士們主導下,“以徐家匯為圓心的江南本地化知識” 得到整理,並以多種西文著述的形式,面向世界發佈。這批成果鼓勵外部世界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中國,更將“ 江南科學文化知識” 納入世界文明智慧版圖。若將1923 年的《上海徐家匯土山灣印書館書目表》還原至其出品的年代中,並以較 為新穎且契合彼時時空背景的角度———羅馬教廷呼籲“本地化”傳教策略,則可剖析這冊《書目表》之所以如此編排的深層原因。自20 世紀以降,傳教事業“ 本地化” 的呼聲日隆,時代浪潮裹挾中的 土山灣印書館兼具明顯國別(法國)與修會屬性(耶穌會),是一個生動的切入點。透過它可以探討近代語境中作為宗教文化社區的“徐家匯”所進行的“本地化”知識生產實踐活動,及其背後的時空 線索、文化勾連和歷史原因。
[關鍵詞] 新耶穌會 徐家匯 土山灣印書館 《書目表》 “本地化”
[中圖分類號] K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874⁃1824(2020)02⁃0100⁃11

Local access dig.pdf. [Mo Wei-Xujiahui.pdf]

Multimedia
Pedagogy, display, and sympathy at the French Jesuit orphanage workshops of Tushanwan in early-twentieth century Shanghai
AuthorMa, William H. (Hsingyo) [Ma Xinyue 馬新躍]
Place---
Publisher---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
LanguageEnglish
TypeThesis/Dissertation (PDF)
Series
ShelfDigital Archives
Call NumberDS796.T8 M3 2016 [restricted access]
Descriptiondig. pdf. [v, 219 p. : ill. (some color) ; 28 cm]
NotePedagogy, display, and sympathy at the French Jesuit orphanage workshops of Tushanwan in early-twentieth century Shanghai / by William Hsingyo Ma.
Dissertation (Ph.D., History of Ar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6.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p. 104-118)

"This dissertation closely examines the art and craft workshops at the French-Jesuit-run orphanage of Tushanwan in the fir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century. Founded in the 1860s, the workshops taught Chinese orphaned boys a wide range of vocational skills from painting to shoemaking in preparation for their entry into adulthood in a rapidly modernizing China. Using different art objects and projects created at the major workshops as my primary subjects of investigation,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translation, and reinvention of modern Euro-American aesthetic ideologies and techniques at Tushanwan and their receptions. In the process I question the nature and motivation of commercial workshops like Tushanwan beyond the monetary and reframe its practices and operations in terms of the religious,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legacies of the Jesuits in China. I also expand the global scope of popular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European aesthetic movements such as the Arts and Crafts by accounting for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ose ideologies within the local context. Through the works and practices from the workshops, I describe a collag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united by a sense of common spiritual identity that supposedly transcended national and state boundaries, but instead reified and maintained the heterogeneity of identities."--Abstract.

Local access dig. pdf. [Ma-Tushanwan workshops.pdf]
Restricted access. Author permission required.

Multimedia
Shanghai T'ou-Sè-Wè Museum = Shanghai Tushanwan bowuguan 上海土山灣博物館
AuthorShanghai Shi Xuhuiqu wenhuaju 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局
PlaceShanghai 上海
PublisherShanghai Shi Xuhuiqu wenhuaju 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局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
LanguageChinese-English
TypeBooklet
Series
ShelfAdmin. Office
Call NumberDS796.S26 T87 2010
Description48 p. : color ill., map ; 21 x 10.5 cm.
NoteShanghai T’ou-Sè-Wè Museum = Shanghai Tushanwan bowuguan 上海土山灣博物館 / Shanghai Shi Xuhuiqu wenhuaju 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局 = Cultural Bureau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Undated guidebook.
Multimedia
Tushanwan gu’eryuan rencai peiyang moshi yanjiu 土山灣孤兒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AuthorXu Yan 徐妍
PlaceShanghai 上海
PublisherShanghai shifan daxue 上海師範大學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TypeThesis/Dissertation (PDF)
Series
ShelfDigital Archives
Call NumberDS796.S26 X89 2014
Descriptionpdf. [52 pages : color illustrations]
Note

Tushanwan gu’eryuan rencai peiyang moshi yanjiu  土山灣孤兒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 Xu Yan 徐妍.

Thesis--教育管理 (2014)

Shanghai shifan daxue zhuanyexue weilunwen 上海師範大學專業學位論文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bstract also in English.

Local access dig.pdf. [Xu Yan-Tushanwan]

Multimedia
Tushanwan gu'eryuan meishu gongchang yanjiu 土山灣孤兒院美術工場研究
AuthorGao Bei 高蓓
Place---
PublisherZhongyang meishu xueyuan 中央美術學院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TypeThesis/Dissertation (PDF)
Series
ShelfDigital Archives
Call NumberDS796.S26 G37 2009d
Descriptionpdf. [[8], 205 pages. : illustrations]
Note

Tushanwan gu’eryuan meishu gongchang yanjiu 土山灣孤兒院美術工場研究 / Gao Bei 高蓓.

Thesis (Ph.D., Fine Arts). 宗教美術研究。[2009届博士学位论文论]
Bibliography: p. 197-202

中文摘要:

土山灣孤兒院藝術工場是清末入華耶穌會在上海徐家匯地區所創本是天主教導在中國進行「 救靈」 活動的附屬產物。 它一經誕生即旨在為江南、乃至中國的天主教教義的傳播服務。 這所工場在其存世的近百年時間裡陸續開設了印刷、木工、五金、繪畫等作場生產了大量的宗教祭祀用品以滿足天主教的傳教需求也培養了大批的工藝、美術人才。 但由於種種原因土山灣孤兒院美術工場出產的各類工藝、美術作品幾乎不存文獻資料散亂、稀缺。 故此能夠「 復原」 這樣一個美術工場對研究中國天主教美術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上編在盡可能全面佔有材料的基礎上對土山灣孤兒院美術工場的發韌、發展和消隱進行了綜合研究以時間發展為經線以事件的發生為緯線力求建立起當時美術工場的歷史架構、復原其生產經營、管理培養等情況。下編選了教堂、繪畫、雕刻等與土山灣有關的典型材料對土山灣美術作品的鉤沉作了一個總結性論述。 關鍵字土山灣孤兒院藝術工場清末民國傳教天主教藝術耶穌會教堂、繪畫、雕刻.

Abstract (English)

T'ou-sè-wèi Orphanage Art Workshop was established in Xujiahui Area of Shanghai by Jesuits coming to China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 by-product of the lvation " activities of Catholicism in China. It was intended to serve the spreading Catholic doctrines in souther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hole country. During its tory of nearly 100 years, it set up a series of workshops in printing, woodworking, hardware and drawing, produced lots of religious oblations to meet the need of Catholicism promulgation and fostered many talents in art and craft. However, due to many reasons, almost none of the crafts and artworks produced T'ou-se-we exist today, and documents about them are rare and scattered. So the restoration of such an artwork is definitely very meaningful for the study of the spreading and influence of Christian art. The first part do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beginning, development and appearance of the T' ou-se-we Orphanage on the basis of all the materials that could acquired, trying to set up the history framework of the Art Workshop and restore its nal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 ou-se-we art works by some typical materials about churches,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Key words: T' ou-sè-wè Orphanag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Minguo Catholicism Jesuit Craft 

Local access dig.pdf. [Gao-Tushanwan.pdf]

See CNKI Bibliography for “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场”研究

Multimedia
Tushanwan huaguan renwuzhi 土山灣畫館人物 志
AuthorZhang Wei 張偉Zhang Xiaoyi 張曉依Shanghai Shi Xuhui Qu wenwuju 上海市徐匯區文物局
PlaceBeijing Shi 北京市
PublisherZhonghua shuju 中華書局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TypeBook
Series
ShelfSeminar Room 102-103
Call NumberNX583.S48 Z437 2022
Description2, 11, 333 p. : ill. (some color) ; 23 cm
Note

Tushanwan huaguan renwuzhi  土山灣畫館人物 志  / Shanghai Shi Xuhui Qu wenwuju zhubian  上海市徐匯區文物局主編  ; Zhang Wei, Zhang Xiaoyi zhu  張偉, 張曉依著.

圖文並茂地呈現"中國西洋畫之搖籃"-土山灣畫館的歷史人物群像與歷史發展軌跡

土山灣畫館為上海最早的西洋美術教育的發祥地,因處於徐家匯土山灣而得名.1852年,天主教在此創辦繪畫和雕塑宗教用品的工藝學校,其美術學科分為水彩,鉛筆,擦筆,木炭,油畫等,以素描寫實,人體,植物禽類為主,主要都是以有關西方基督教的宗教畫為主旋律,多數以基督教的傳承為基礎,學生都是孤兒院的孩子.誠然,土山灣畫館培養學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中國培養更多的能為傳播基督教教義方面的美術人才,也為基督教的傳播起到積極推動的意義."土山灣畫館"內容上主要分為畫館開創者,畫館的傑出代表,畫館中堅,體系外的再傳弟子,編外人員,採訪實錄等板塊,搜羅舊照片,拍攝新照片,圖文並茂地,系統地為讀者呈現了土山灣畫館的歷史風貌.--OCLC record.

Multimedia
ISBN9787101156614 ; 7101156614
Tushanwan meishu gongyi yize : Zhong-Xi jinxiandai meishu gongyi jiaoliu shi de mengya 土山灣美術工藝遺澤 : 中西近現代美術工藝交流史的萌芽
AuthorLiu Lixian 劉麗嫻 [ 刘丽娴 ]
PlaceBeijing 北京
PublisherQinghua daxue chubanshe 清華大學出版社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TypeBook
Series
ShelfSeminar Room 102-103
Call NumberNK1069.S5 L5855 2021
Descriptionxiii, 195 pages : illustrations, maps ; 24 cm
Note

Tushanwan meishu gongyi yize : Zhong-Xi jinxiandai meishu gongyi jiaoliu shi de mengya  土山灣美術工藝遺澤 : 中西近現代美術工藝交流史的萌芽 / Liu Lixian zhu 劉麗嫻著.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pages 181-195).

徐悲鴻稱讚土山灣:「中西文化之溝通,該處曾有極珍貴之貢獻。土山灣亦有可畫之所,蓋中國西洋畫之搖籃也。」作為中國美術工藝史。 藝術教育史上的獨特現象,土山灣的珍貴價值既是工藝的、技術的,又是宗教的、藝術的,更是東西方文明在相互試探、摩擦中學習互鑑的歷史縮影。 本書是西學東漸背景下土山灣美術工藝的專題研究,探討其萌蘗、發展、輝煌、落寞、消逝的近百年歷史進程(1864-1960)。 儘管土山灣《道源精萃》、「百塔」、木雕人偶「世間百態」、《中國宮》等精妙之作早已享譽海外,至今仍在國內鮮為人知。 劉麗嫻博士長期致力於收集、整理罕見的土山灣文獻及影像,還原出一條幾乎埋沒於歷史的中西美術工藝交流之路,也為當代中國非遺文化與設計產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歷史的鏡 鑑。

章 全球傳教背景下的土山灣
節 全球傳教與「文化適應」策略發展 3
第二節 江南教區與天主教遠東座標 6
第三節 傳教救靈與孤兒工藝院始末 12
第二章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核心工場與協作式生產
節 工藝院概覽與核心工場 20
第二節 美術工場-圖像傳教與西畫東漸 23
第三節 印刷工場-文字傳教與科技革新 53
第四節 五金工場-金銀細作與遠銷海外 59
第五節 木工工場-教俗並行與揚名國際 62
第六節 紡織工場-花邊織布與技法交織 67
第三章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組織結構與經營方式
節 聖嬰會附屬土山灣孤兒工藝院 72
第二節 組織架構-教會與工藝院體制 73
第三節 品牌思維-T.S.W.標誌與董事會 82
第四節 營運資金-從教會資助到艱苦維繫 87
第五節 人力成本-孤兒工匠與工友 89
第四章 土山灣美術工藝品行銷與傳播
節 銷售對象-教會大眾兼顧 92
第二節 產品類型-宗教世俗並重 94
第三節 價格訂單-優質高階定位 103
第四節 全球傳播-海外市場拓展 109
第五節 銷售方式-多元通路並存 112
第五章 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與工藝院管理
節 土山灣美術工藝品自宗教走向世俗 118
第二節 土山灣製程與主要工場 120
第三節 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與工藝院管理 121
第六章 土山灣《道原精萃》
節 圖像傳教作品《道原精萃》 124
第二節 《道原精萃》的協作式生產 125
第三節 《道原精萃》協作式生產的客觀條件與影響因素 128
第七章 土山灣百塔
節 土山灣百塔映射的美術工藝現象 132
第二節 土山灣百塔的創作、展出與收藏 133
第三節 土山灣百塔的研究價值 138
第八章 土山灣木雕人偶
節 木雕人偶「世間百態」的收藏情況 145
第二節 木雕人偶「世間百態」的創作主題 148
第三節 木雕人偶「世間百態」的當代價值 155
第九章 土山灣《中國宮》
節 東方風格在歐洲的傳播與接受 160
第二節 巴黎世博會與東方風格的瑪塞爾攤位 161
第三節 土山灣《中國宮》的創造者與參與者 163
第四節 《中國宮》與《日本塔》的美學價值 168
第十章 土山灣美術工藝遺澤
節 中西近現代藝術交流史的萌芽-土山灣美術工藝 172
第二節 從宗教走向世俗的土山灣美術工藝創作生產 174
第三節 集合宗教、文化、經濟、技術、藝術的
    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 176
第四節 土山灣手工藝傳承影響研究 177
第五節 土山灣美術工藝的當代啟示 179
參考文獻 181
附錄 土山灣美術工藝大事記 196

一、時代脈絡中的土山灣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1864—1960)是法國耶穌會在上海法租界創立的宗教慈善機構,因位於上海徐家匯土山灣而得名。 後隨工藝院發展,逐漸成為整個江南教區,甚至全國的天主教文化傳播與宗教美術工藝品生產中心。
由於內、外在因素與環境的變化,19世紀基督教開始進一步推進其全球傳教網絡佈局,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正是這個全球網絡的遠東中心。 它的萌蘗發展與基督教全球傳教事業和近現代中國歷史緊密交織。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雖是宗教附屬機構,但隨時代變遷逐漸豐滿,其建立、發展折射了東西方技術、藝術、文化交流融合的漸進過程。
從研究的初,筆者就面對這樣的問題: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為何出現? 它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工藝史中地位如何? 作為基督教傳教救靈活動遠東教區的中心,形成土山灣獨特美術工藝文化現象的因素有哪些? 它對推動當今中國美術工藝與本土文化品牌有何啟示?
面對這些問題,筆者開始了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的研究。 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綜合了藝術、技術、宗教、經濟等多維度,從其早期的宗教傳播使命,到「二戰」後為維生而轉向開拓國內外美術工藝品市場的運作方式,其中蘊含了豐富 的歷史資訊與借鏡價值。 特別是面臨當下全球化對傳統手工藝的衝擊,在國家對「非遺」的積極倡導、本土設計品牌不斷謀求國際市場認同的背景下,對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的研究價值格外凸顯。
土山灣所處的社會背景是晚清民初,恰逢中國社會變革的歷史時期。 基督教的這次入華與帝國主義侵略及近代中國從封建社會轉型為資本主義處於同一時期。 這次入華傳教相對於以往顯得更加強勢。 自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建立起,時間已然逝約一個半世紀。 回顧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當時的傳教雖以宗教傳播為主要目的,但也間接帶來了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物:新的科技、工藝與19、20世紀之交的藝術文化思潮(美術工藝 運動、裝飾藝術運動),遂客觀促進了中國人了解、消化西方文明果實,並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封建主義與晚清政府對有識之士探索西方先進文化、技術的思想禁錮。 因此,土山灣孤兒工藝院及其美術工藝現象既是中西方美術工藝交流史、中國設計教育轉型過程中的獨特樣本,也是中國近代歷史、文化、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案例。 時代脈絡中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出現有其特殊性、典型性與歷史必然性。
二、中國美術工藝史上的獨特現象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本是天主教在中國進行傳教與救靈活動的附屬產物。 在其存世的近百年間,陸續開設了印刷、木工、五金、繪畫等工場,以傳教方式培養了大批美術工藝人才。 處於社會變遷的歷史時期,西方背景下的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建立、發展過程折射出中西方技術、藝術、文化交流融合的漸進過程。
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與美術工藝傳習方式為近代美術手工藝的終結與現當代美術設計的新生埋下了伏筆,同時也為研究近代美術設計的轉型發展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標本。 本研究不僅關切當代傳統手工藝傳承,更指向國家文化戰略背景下的藝術、創意、技術與傳承問題。
以土山灣美術工藝品、書籍為媒介建立的中西、中亞間的文化、藝術、宗教交流之路,對推動中國與世界文明的交融影響深遠。 本書以土山灣孤兒工藝院融合中西手工藝人的傳習方式、手工藝管理方式為主要研究內容,兼及其美術工藝作品在中西、中亞間的傳播、影響與交流。
關於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與美術工藝傳習方式的相關研究,目前國內主要有:黃樹林著《重拾歷史碎片》,對1900年前後土山灣法國傳教士法文資料進行了整理;張偉、張曉 依著《遙望土山灣-追尋消逝的文脈》,對徐家匯藏書樓1949年前的法文資料做了整理、翻譯。 洪霞論文《土山灣畫館的美術教學初探》,對其工場教學模式進行了論述;高蓓博士論文《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美術工場研究》,對土山灣美術工場及其人才培養方式做了 系統研究。 國外主要有:科爾·羅斯卡姆(Cole Roskam)在其文章《建築轉譯-土山灣工場寶塔藏品》中表述土山灣「百塔」的模型具有建築學價值,細緻的模型還原了中國百年 前的佛塔造型,這些至今已經改建、修葺或不復存在的佛塔,仍可以透過「百塔」模型進行研究,為當代的建築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圖像史料;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者威廉 ·馬(William Ma)在其博士論文《二十世紀初上海土山灣法國耶穌會孤兒工場的展示、救靈活動》中介紹了木工工場生產與傳教情況,同時提及「百塔」的資料收集 、創作等製作流程均在西方傳教士的領導下完成,並不能客觀地反映中國百年前佛塔建築的真實情況,「百塔」僅作為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印象,其真實性和客觀性失 之偏頗。
關於土山灣美術工藝品及其影響的現有研究,目前國內有:李丹丹博士論文《清末耶穌會士藝術家範世熙-發軔於土山灣孤兒院的天主教圖像集研究》,對全球傳教背景下基督教遠東圖像 傳教情況做了研究;周小英著《《道原精萃》與《中國公教美術》》,探討西學背景下的土山灣美術作品影響;吳洪亮著《從《道原精萃》到《古史像 解〉》,考證其中圖像的由來、發展、連結、創作與發行情形。 筆者2017年發表於《裝飾》的論文《土山灣遺澤-木工作品「世間百態」解讀》,探討了上海土山灣木雕人偶創作背景及其流傳至法國、日本的情況;2018年於 《藝術百家》發表《中國美術工藝史中的獨特案例-土山灣「百塔」及其歷史價值》,旨在還原土山灣百塔在中西方藝術文化對話中的重要位置;2018年於 《裝飾》發表的《土山灣中國宮:晚清中國建築藝術的西方解讀與融合》基於西方視角對中國建築藝術的解讀,映射近代中西方藝術的交流與融合;而《土山灣美術工藝的當代 價值》則探討了土山灣美術工藝現像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美術工藝品,論述了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獨特的管理方式所折射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性。 另外,筆者陸續發表了土山灣美術工藝的相關個案研究論文,探究其內部經營管理方式,其中2019年發表的《土山灣基督徒美術工藝品生產與經營》一文,解析了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工藝 品牌營運思維、經營狀況、管理方式;2020年發表的《晚清土山灣木雕人偶「世間百態」分析》透過比較收藏於日、法的兩套土山灣木雕人偶的創作方式、動機、 主題,側面印證後期土山灣美術工藝品以市場為導向,以百姓日常生活與風俗信仰為創作題材的情況。 國外同類研究主要有:日本學者原聖著《繪解傳教》,對范世熙與德羅中、日、法同題材美術作品進行了比較研究。
圍繞1900年土山灣作品參展「世博會」的相關研究方興未艾,進而挖掘百年前中國美術工藝品海外熱銷的情況,但它們很少涉及土山灣特有的融合中西的傳教方式、美術工藝品的銷售運營等內容 。 關於土山灣的研究多著重縱向研究,且集中於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本身,僅有為數不多的論文涉及其教育方式與美術工藝技藝傳承,更少對其美術工藝品、出版書籍為媒介形成的 中西、中亞間的文化、藝術、宗教交流之路進行研究。
作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工藝史中的一個獨特案例,土山灣在一個多世紀前已揚名國際,創作生產了流傳於世的美術工藝精品。 究其根本,不僅在於特殊宗教氛圍下融合中西的雙軌美術工藝傳習方法,也在於其特殊的手工藝管理方式,並由此產生了獨特的土山灣美術工藝現象。 關於這典型個案的研究將呈現中國近現代美術工藝史、中西美術工藝交流史的一個縮影。
同時,土山灣的美術工藝現像也是近代美術與設計教育轉型中的珍貴標本,它所反映的藝、文結合美術工藝傳承觀念能夠啟示當代非物質文化傳承。 此外,土山灣所運用的西式手工藝教育管理模式能夠啟示文化創意產業的生存與發展,也為中西方手工藝文化融合發展提供經驗與可能。
三、土山灣「美術工藝」的概念辨析
1919年12月,蔡元培先生在《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中曾使用過“美術工藝學校”以區別於“美術學校”和“音樂學校”,但在次年的《美術的起原》中 又改用「工藝美術」作為狹義上的美術之一種。 將「美術」與「工藝」換了個位,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為之。 1926年,俞劍華先生在《圖案法》中仍舊採用了「美術工藝」這一用語。 無論是1902年李瑞清在南京兩江優級師範學堂設立的“圖畫手工科”,還是更早的上海土山灣孤兒工藝院,其共同的歷史背景是近代“師夷之長技以製夷”的社會 思潮。 出於社會生存的考慮,它們的迫切需求是提昇工藝技術和發展實業,使其成為不同於“美術”又區別於“技術”的一個折中名稱,而無暇顧及“美術工藝”與“工藝美術 ”在概念上的區別。
在陳之佛先生1937年書寫的《美術工藝的本質》講稿中,曾探討什麼是「美術工藝」。 他對美術工藝的定義為「適應日常生活的需要,實用之中使與藝術的角色抱持的工業活動」。 美術工藝就是美術的工業,它的內容必定含有兩個相反的因素,即所謂自目的的“美”與他目的的“實用”,兩者缺一便不能稱其為美術工藝了。 世人常將「美術工藝」與「古董」或「奢侈品」連結在一起,在封建社會,凡是豪奢華美的工藝品都是為了滿足王公貴族生活的要求。 後來因歷史的進展,支配社會者乃由有權力的貴族轉移於富豪,於是富豪階級便來享受那些華貴的工藝品,一般民眾是無法享受的,因而一般民眾認為美術工藝是一種奢侈的工藝。 另一方面,因宗教的繁榮,崇尚神佛,祭祀儀禮所需的用器亦往往極盡奢華,因此人們習慣於將美術工藝視為奢侈品。 於此,我們可以將1864年在上海土山灣孤兒院創立的工藝院所生產的宗教產品置於「美術工藝」來思考。 此外,“工藝美術”和“美術工藝”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被交替使用,直至1953年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品展覽會後,“工藝美術”被確定為同“文學”“音樂”“戲劇” 「繪畫」等具有同樣學科地位的名稱。 自此,「工藝美術」成為固定的學科名稱。
綜合考量19世紀中期的時代語境,土山灣美術工藝品的性質與定位,以及當時使用名稱習慣等因素,全書統一使用“美術工藝”一詞。
四、土山灣美術工藝傳習與手工藝管理-中國近現代製程教育轉型的樣本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出現既有偶發性也有歷史必然性。 其一,把教育作為宗教傳播的方式本來就由耶穌會創建,作為當時在中國傳教的外來教派,耶穌會是土山灣孤兒工藝院的創建者。 其二,隨著收養孤兒人數的增加,為了維持土山灣孤兒院日常運營,教會決定對孤兒進行美術工藝教育以使之學成本領、自力更生,並將他們的勞動成果出售以補貼孤兒院日常運營 所需。 其三,出於天主教的傳教驅動,透過漫長而嚴格的教育,使孤兒們能夠接受天主教教義,並成為虔誠的信徒,才是一切工作的核心。 綜合上述三點,可見土山灣的美術工藝傳教方式兼顧了教育職能、經濟考量與傳教使命。
中國歷史上的工藝教育,從古代官營藝徒制逐漸發展為近代家庭門派化傳教、民間師徒制、宮廷藝匠等幾種傳教方式並存。 而發軔於晚清之際的工藝傳教所,在伴隨宗教而來的西方教育模式與中國傳統的傳習方式交織激盪下,使新式藝術教育初具雛形。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正是此背景下的典型個案,更是西學東漸背景下近代美術手工藝教育轉型為現代美術設計的獨特樣本。 順脈土山灣美術工藝傳承方式研究的漸進,能得到以下幾點啟發: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採用了一種文化素質培養和專業技術傳授相結合的工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精神養成和技藝管理雙軌制的人才培養方式。 在這一點上有別於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師徒傳承、官營世襲、子承父業的人才培養方式與「工匠之子莫不繼事」的傳統手工藝傳承觀念。 這一新型模式的創立又恰逢晚清中西方藝術教育的變革時期。 於是,土山灣傳講方式以綜合宗教傳習與美術工藝傳講的特有方式成為中西美術工藝交流史中的著名案例。
第二,土山灣孤兒工藝院針對不同工場的工藝要求和特殊性進行差異化、專門化的技能培訓,並將這種培訓服務於商業設計活動。 從穩定的品牌化視覺傳達到美術工藝人才輸出、承接國際訂單等方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鏈。
第三,土山灣美術工藝傳習方式與哲匠思維呼應。 其綜合技藝與思想的雙軌制傳承管理與融合中西的美術工藝人才培養方式,啟發當下美術工藝傳承過程中有關匠人、工匠、意匠、哲匠的解讀。 土山灣工匠培養似乎已然超越了簡單的技藝傳承,而具有更加豐富的人文內涵:一方面採用西式基礎文化教育,另一方面結合中式手工藝傳統教育,培養具有精湛手工藝技能與人文關切的孤兒工匠群體 。 其具備的能力首先是精湛技藝與思考能力,再者是順應時代發展與科技進步不斷更新自身能力、認識的自覺。 土山灣孤兒工藝院以其特有的雙軌傳教管理方式,為中國培養出一批諳熟西方工藝技術理念的設計與技術人才,也為洋務運動所掀起

Multimedia
ISBN9787302574170 ; 7302574170
LCCN2021434286
Yingxiang Tushanwan 影像土山灣 = Images of T'ou-Sè-Wè
AuthorSong Haojie 宋浩杰
PlaceShanghai 上海
PublisherShanghai wenhua chubanshe 上海文化出版社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第1版
LanguageChinese-English
TypeBook
Series
ShelfAdmin. Office
Call NumberDS796.S26 T8 2012
Description297 p. : ill. (some color), maps ; 30 cm.
NoteYingxiang Tushanwan 影像土山灣 = Images of T'ou-Sè-Wè / [Song Haojie zhubian 宋浩傑主編].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pages 292-295).
Chinese and English.

上海徐家彙的南端有一處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影響獨特的神奇之地, 其平凡的名稱藏匿著深邃的文化蘊涵, 此即地名樸實, 卻雅趣盎然的土山灣. 土山灣主要是以其孤兒院下設的"土山灣工藝場"而獲得了其文化盛譽. 這一工藝場分為繪畫部, 印刷部, 成衣製鞋部, 木工部和銅器部等幾大部分, 在文化藝術的創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曾在中國近代文化藝術發展中起著引領作用, 形成了近代上海的"海派"文化風格及特色, 並對整個中國的近代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Publisher note (OCLC record).

Multimedia
ISBN9787807409854 ; 780740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