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 China--Religion--History--Tang-Song dynasties, 618-1279

Tangdai Jingjiao wenxian yu beiming shiyi 唐代景教文獻與碑銘釋義 = An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s and inscription of Jing Jiao in Tang dynasty
AuthorXu Xiaohong 徐曉鴻 [徐晓鸿], 1964-
PlaceBeijing Shi 北京市
PublisherZongjiao wenhua chubanshe 宗教文化出版社
CollectionRicci Institute Library
Edition第1版
LanguageChinese 中文[簡體字]
TypeBook
SeriesJidujiao Zhongguo hua yanjiu congshu 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叢書
ShelfSeminar Room 102-103
Call NumberBX154.C4 X845 2020
Description12, 2, 3, 298 pages ; 24 cm
Note

Tangdai Jingjiao wenxian yu beiming shiyi   唐代景教文獻與碑銘釋義 =  An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s and inscription of Jing Jiao in Tang dynasty / Xu Xiaohong 徐曉鴻 [徐晓鸿] .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pages 297-298)

目 錄 概 覽
總序 (卓新平 張志剛)
緒言 基督教中國化研究的三重視野(張志剛)
序一 (張志剛)
序二 (徐以驊)
文獻篇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并序》新釋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釋義
《尊經》釋義
《志玄安樂經》釋義
《序聽迷詩所經》釋義
《一神論》釋義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釋義
《大秦景教大聖通真歸法贊》釋義
墓誌篇
《洛陽景教經幢》釋義
《阿羅憾墓誌銘》釋義
《米繼芬墓誌銘》釋義
《李素與卑失氏墓誌銘》釋義
《花獻及其妻安氏墓誌銘》釋義
外一篇
唐代景教人物考略
附錄
關於附錄部分的說明·
附錄一:景教流行中國碑頌正詮
附錄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并序
附錄三: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 

 徐以驊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委員

基督宗教入華有所謂“四期說”,即唐景教、元也裡可溫教、明天主教、清基督教,當年由陳垣先生和某些西教士如雷麥(C. F. Remer)等不約而同地提出,目前已成為中國基督宗教史的分期標準。其實坊間一直還有不少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之前基督教來華的傳說,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多馬傳入說,某法國學者甚至還以江蘇連雲港孔望山石崖的浮雕作為該說法的考古學佐證。然而儘管我們研究基督宗教入華的視野應超越景教碑,但目前要改寫基督宗教入華的時間,顯然還缺乏真憑實據。基督宗教此四次入華,前後並無實質性的聯繫。其中唐景教和元也裡可溫教,更被美國歷史學家裴士丹(Daniel Bays)稱為基督宗教植入中國的兩次“失敗的開門”。因為年代久遠,而且基本失傳,只餘殘編斷簡及殘垣斷壁,所以要爬梳基督宗教此兩次入華的歷史,殊為不易。不過充分研究基督宗教的早期入華史,尤其是探索唐景教作為“基督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幕”,回溯基督宗教在華的最初面貌、興衰歷程和悠長歷史,除歷史價值外也極具宗教意義。
近20年多來隨著中國基督教史研究的深入和考古發現,景教研究已成為頗有熱度的課題,有關景教的著述不斷出現,先後問世的著作類研究就有翁紹軍著《漢語景教文典詮釋》(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林悟殊著《唐代景教再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葛承雍著《景教遺珍--洛陽新出唐代景教經幢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路遠著《景教與景教碑》(西安:西安出版社2009年)、吳昶興編註《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文獻釋義》(新北:華宣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王蘭平著《唐代敦煌漢文景教寫經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年)、聶志軍著《唐代景教文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6年)等近10部,豐富了甚至在某些方面顛覆了我們關於景教的知識。徐曉鴻牧師所著《唐代景教文獻與碑銘釋義》就是這些研究中的一部新著。

《唐代景教文獻與碑銘釋義》聚焦於景教文獻和碑銘的考釋。如作者所言,與此前同類著作如《漢語景教文典詮釋》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文獻釋義》等只有部分譯文不同,本書不僅提供了全部的釋義,而且給出了完整的白話譯文,使得晦澀難懂的宗教類千年古文,走進了尋常百姓和普通教徒的視野,於是本書周全細密的考釋,便有了普及化的展示。

本書釋義旁徵博引,無證不信;譯文用詞考究,簡潔流暢,不少譯文段落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對仗工整,佳句迭出,比起之前各家的譯文,無論是文采還是精準性,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此前文本如非經典,後來者居上乃題中之義,更何況本書大多數譯文並無現成文本可以參照,別開生面自成一家,為景教文典的古文今譯,提供了一個較完整的範本。

本書作者是基督教牧師,故本書譯文頗具基督教經典的韻味,或者說帶有某種“和合腔”(“和合”指“和合本”聖經),考慮到作者處理的是景教文獻,這些譯文應當更接近原典。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作為教會中人,顯然對這些一千多年前基督教先賢的遺產,懷有深深的敬意,但本書無論考據釋義還是古文今譯,都是按照嚴格學術規範的運作,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都應以更加嚴謹科學的態度對待古人留下的寶貴遺產”,從而為有興趣的教內外讀者,貢獻了一部具有較高專業性和學術性的論著。

從我國基督教文字事工的發展來看,本書的問世並非偶然現象。基督教文字事工向來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事工和傳播手段之一,所謂文以載道、文以播道、文以興道,很難設想實現基督教的中國化而無堅實的文字事工作為基礎。近年來,隨著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的推進和基督教中國化的深入,我國基督教的文字和出版事工有了長足的進步,湧現出一批年富力強的學者型牧師和教會領袖,他們除牧會和擔任教會一線領導職務外,在國際交流、宗教對話、社會事業以及學術研究等領域都展示出充分的才華,而本書作者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本書作者深諳基督教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並且對發掘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之處和溝通之道情有獨鍾,將其視為基督教中國化的重要途徑,故在教會工作之餘,經年累月地輯錄舊籍,旁搜博採,探微抉隱,潛心著述,曾在《天風》等刊物發表多篇關於中國基督教史的系列論文,而本書只是其多年研究的部分成果的結集。在此我們熱切期待本書作者在不久將來能為教內外讀者奉獻更多的研究成果。

N.B. added keyword Nestorian, Nestorianism (obsolete term); Silk Road Christianity 

 

Multimedia
ISBN9787518808175